校医院暑假健康温馨提示

作者:赵俊霞发布时间:2025-06-27浏览次数:11

充实紧张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,快乐的暑假来临了,在将近两个月的假期里,无论是“行万里路”,还是“读万卷书”都要时刻牢记“健康安全无小事”,校医院精心准备了一份“暑期健康安全提醒”祝大家度过一个健康安全、愉快充实的暑假。

一、防蚊灭蚊远离登革热。

高温、雨水叠加,一个不留神就跟蚊子来了个亲密接触,留下让你抓狂的“红包”。尤其是黑白相间的“花斑蚊”---伊蚊,它是传播登革热的元凶。每年的5~11月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,流行高峰是7~9月。该病传播迅猛、发病率高、人群普遍易感。今年境外尤其是南美洲的登革热疫情备受关注,全国已有十多个省报告输入病例。

健康提醒:

1.暑期出行到南美、东南亚国家,国内的云南、有本土疫情的地市,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,并留意自己是否被蚊虫叮咬。

2.外出回来后出现无明显呼吸道症状的发热、肌肉关节疼痛、皮疹请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。

3.居家做好灭蚊防蚊措施,家里安装纱窗、及时清垃圾清积水,户外活动使用蚊虫趋避剂

二、食品安全警惕食源性疾病。

夏季高温高湿,食品及原料易受到微生物污染,易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。另外雨水增多,各种毒蘑菇、有毒植物生长茂盛,易误食引起食源性疾病。同时随着高/中考结束、暑假的来临,需要注意外出聚餐、游玩增多可能导致的食源性疾病风险。

健康提醒:

1.个人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,不吃野生蘑菇,来源不明的动植物。在外就餐选择正规餐厅。

2.食堂、家庭加工食品要煮熟煮透、生熟分开,防止交叉污染。尽量不剩饭菜,剩饭菜用尽快放进冰箱加保鲜膜保存,食用前要充分加热。

3.湿河粉、米粉不可在高温高湿下放置太久,避免产生米酵菌酸毒素,引起严重食物中毒。

三、关注降温防暑

在高温环境下,如果出现头晕、头痛、乏力、口渴、多汗、心悸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动作不协调等症状,有时也可伴有面色潮红、皮肤灼热等,有可能是中暑先兆。如果出现短暂、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,俗称抽筋,可能是因为钠盐丢失引起的热痉挛。如果出现多汗、皮肤湿冷、面色苍白、恶心、头晕、心率明显增加、低血压、少尿等症状,或伴有眩晕、晕厥等症状,可能是因为体液和钠盐丢失过多而引起的热衰竭。如果出现中暑先兆症状,要尽快到阴凉的地方休息并补充水分。

健康提醒:

1.高温时段上午10时-下午3时减少在户外逗留。

2.居家也要注意通风降温。3.做好物理防晒,比如穿戴一些防晒服、遮阳帽,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饮料,还可以随身携带一些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物,以备不时之需。

四、严防溺水,不做孤“泳”者

溺水是暑期高发的安全事故,尤其是青少年,还常常发生结伴野游群体溺亡的惨案。游泳作为夏日的一大乐趣,安全问题更需引起高度重视。在游泳时,学生们应选择有救生员看管的正规泳池或海滩,切勿在无人看护或未知深浅的水域冒险嬉戏,游泳前应做好热身运动,避免因肌肉僵硬而引发抽筋等意外情况。同时,学习并掌握自救和救人的基本方法,以备不时之需。只有做好充分准备,才能享受水上活动的乐趣。

健康提醒:1.强化自我保护意识,游泳或戏水时,保持冷静判断,避免冲动冒险。

2.明晰水域状况,对不明或危险水域敬而远之。

3.掌握正确泳姿与自救技巧,并避免在无救生员监护的水域游泳。

4.遵循安全规范,不涉足禁泳区或参与危险活动。

5.安全结伴游泳,遇紧急情况可迅速求助并获援。

6.学习急救知识,提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,守护生命安全。


上一篇: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