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是传染病的高发场所,夏季又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。为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,确保师生身体健康,请广大师生家长关注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相关信息,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,增强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。
1.流感
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,在病人咳嗽、打喷涕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。流感的传染性很强,即使患过流感的人,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时仍然会感染;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。
2.麻疹
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性传染病,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 、咳嗽、流涕等卡他症状及眼结合膜炎,特征性表现为口腔粘膜斑及皮肤斑丘疹。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,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。
3.水痘
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,多见于儿童,临床特征是同时出现的全身性丘疹、水泡及结痂。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,主要经呼吸道和飞沫传播,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。
4.肺结核
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连续咳嗽、咯痰2周以上,或痰中带有血丝。还可能伴有盗汗、午后低热、全身疲乏、食欲减退等症状。怀疑患了肺结核,应到结防机构接受检查和治疗。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是肺结核能否治愈的关键。
5.细菌性痢疾
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,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、腹痛、腹泻、里急后重、粘液脓血便,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,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。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是粪-口消化道传播。具体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:食物性传播;水源性传播;间接接触途径传播;苍蝇等虫类传播。
6.诺如病毒
发热、恶心、呕吐、痉挛性腹痛及腹泻。可单有呕吐或腹泻,亦可先吐后泻,故也称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。成人腹泻较突出,儿童呕吐较多。粪便呈黄色稀水便,每日数次至十数次不等,无脓血与黏液。可伴有低热、咽痛、流涕、咳嗽、头痛、肌痛、乏力及食欲减退。病程长及病情较重者排毒时间也较长,传染性可持续到症状消失后两日。本病免疫期短暂,可反复感染。
7.流行性腮腺炎
主要通过飞沬传染,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。本病潜伏期约14~25天,大多数起病较急,有发热、畏寒、头痛、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。患者先一侧耳下腮腺肿大、疼痛。2~3天后,另一侧腮腺也肿痛,肿块以耳垂为中心,边缘界限不清。表面发热,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。4~5天逐渐消退。
如何科学预防夏季传染性疾病
1.接种疫苗
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,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,也是投资小,收效大的预防举措。
2.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
要保持学习、生活场所的卫生,不要堆放垃圾。饭前便后、打喷嚏、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,勤换、勤洗、勤晒衣服、被褥,不随地吐痰。保持教室、宿舍内空气流通。
3.加强锻炼,增强免疫力
积极参加体育锻炼,多到郊外、户外呼吸新鲜空气,每天散步、慢跑、做操、打拳等,使身体气血畅通,筋骨舒展,增强体质。在锻炼的时候,必须注意气候变化,要避开晨雾风沙,要合理安排运动量,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,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。
4.作息有规律
睡眠休息要好,生活有规律,保持充分的睡眠,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。要合理安排好作息,做到生活有规律,劳逸结合。
5.衣、食细节要注意
根据天气变化,适时增减衣服。合理安排好饮食,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,太过则助火气,也不宜过食油腻。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,要多饮水,摄入足够的维生素,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、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,如瘦肉、禽蛋、大枣、蜂蜜和新鲜蔬菜、水果等。
6.切莫讳疾忌医
在发现身体不适,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就医,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隔离、早治疗,同时对患者的房间及时消毒。
夏季虽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时期,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,做到“早发现、早处置、早隔离、早治疗”,出现疑似传染病症状请及时就医,做到家校共防,就可以有效地阻断病毒的流行和传播,共同守护我们的身体健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