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5月15日是第31个全国“防治碘缺乏病日”。今年的活动主题是“食盐加碘防疾病,平衡营养健康行。”
食盐加碘可以预防碘缺乏病,是保障公众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。
可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实行普遍食盐加碘的策略吗?除了碘盐,我们还可以从哪些食物中补碘呢?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“食盐加碘”的那些事。
碘对人体有多重要?
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,也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。在碘摄入停止的情况下,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~3个月。人体的碘需要从外环境获取,一旦缺乏,就会造成身体的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。
碘缺乏最主要的危害是影响0~3岁婴幼儿脑发育和体格发育,并造成不可逆的损伤。还会导致一些被人们忽视的临床或亚临床症状,如:无力、精力(体力和脑力)不足、精神不集中、易疲劳、工作效率下降等。
孕妇、0~3岁婴幼儿和儿童、青少年是碘缺乏病防治的重点人群,他们如果缺碘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。
为什么要实行普遍食盐加碘?
我国外环境缺碘,曾是碘缺乏病流行较广泛和严重的国家之一。上世纪60年代开始,我国已经在中重度碘缺乏病区实施食盐加碘的防治策略。
1991年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。
1994年国务院发布《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》。
1995年我国实施普遍食盐加碘措施,仅用了5年时间,200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,至今我国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。
2020年全国地方病防治“三年攻坚”行动评估结果显示,全国100%的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。
实践证明,食盐加碘具有安全、有效、简单易行、价廉、能够长期坚持的优势,是补碘的最佳途径;普遍食盐加碘是消除碘缺乏危害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。
哪些人不宜吃碘盐?
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(常见有甲亢、甲状腺炎等)患者,因治疗需要应严格遵照医嘱食用无碘盐或少食用碘盐。
生活在高水碘地区且尚未改水的居民,他们每天从饮水和食物中已经得到了较高剂量的碘,这部分人群也不宜食用碘盐,可购买食用未加碘食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