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夏小心蚊虫叮咬

作者:秦远发布时间:2023-05-08浏览次数:4

初夏,蚊虫也来了!蚊虫叮咬导致的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!大家外出时要当心!今天我们就来看看,怎么应对这几种烦人的蚊虫叮咬吧。



1.蜱虫

被蜱虫叮咬严重时或致瘫痪,甚至呼吸衰竭、死亡。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,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、森林脑炎。

如何预防:应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、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。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,如穿长袖衣服,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;裸露的皮肤应涂抹驱避剂(如邻苯二甲酸丁酯乳膏);穿浅色衣服,避免穿凉鞋,并及时洗澡更衣。

发现蜱虫叮咬后怎么办?

一旦发现有蜱虫已叮咬皮肤,不要用硬捏、死拽、火烧等方式取,蜱虫的“嘴巴”有倒刺,刺入皮肤后很难被拔除,如果处理不当,蜱虫的口器残留在皮肤内,可能会引起发炎甚至感染。

正确的方法应该是:

1.用专用的镊子或钳子夹住蜱虫的头部,注意不要夹腹部;2.垂直向上拔出,不要手抖;3.取出蜱虫后,用碘伏给伤口消毒;4.拔下来的蜱虫可以用塑料袋或瓶子密封,万一伤口恶化,也能作为医生处理的参考。如果蜱虫叮咬得很牢固,或者钻入过深,建议直接到医院请专业医生处理。


2.蚊子

蚊子在叮咬时会分泌唾液,留下的伤口红肿、痒、痛,十分难受,甚至会传染登革热、疟疾、脑炎等。

应对方法:可以在伤口涂抹碱性的肥皂水,或者用盐水涂抹冲洗伤口来软化红肿缓解痒痛。此外,也可以使用清凉油、风油精等驱蚊产品。众多驱蚊方法中物理驱蚊(如蚊帐)还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。


3蜜蜂

蜇伤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疼痛和瘙痒,伴有红肿热等过敏刺激和局部炎症反应。如果身体被蜂群蜇伤多处,常引起发热、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烦躁不安、昏厥等全身症状。

应对方法:用针尖或镊子挑出蜂针,将伤口四周皮肤捏起,挤出蜂毒,用肥皂水、小苏打等碱性溶液擦洗伤口,局部涂解毒搽剂或糖皮质激素外用。伤口肿胀时可冷敷,如果引发局部或全身皮肤过敏反应,应立即就医。


4隐翅虫

隐翅虫是一种褐色蚁形小飞虫,头褐色,胸橘黄色,前腹部为褐色鞘质所覆盖,有足三对,因翅是隐匿于前翅之下,而不易察觉而得名。隐翅虫栖息于草木之下或石下,昼伏夜出,喜在灯下飞行。体内毒汁呈强酸性,沾上后会引起隐翅虫皮炎,皮损为条状、片状水肿性红斑,其上有密集丘疹、水疱及小脓包,附近淋巴结节肿大。

应对方法:避免接触,如遇虫落在皮肤上,不要在皮肤上拍死它,而应把它弹走。如被叮咬、虫体被拍击或压碎时,毒液沾染皮肤会引起皮肤的损害。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,可以及时用清水冲洗花或弱碱性液体清洗。如发生严重的皮肤损害时,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,遵循医嘱用药。

再次提醒大家:出门到花草树木较多的地方,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!若被蚊虫叮咬,不可任意抓挠,很可能造成皮肤破损,导致感染哦!


校医院

2023.5.8

上一篇: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