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阻肺,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英文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,简称COPD),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肺部通气障碍疾病,临床症状有频繁咳嗽、喘憋、咳痰、胸闷等,此外还会引发全身不良反应,如营养不良、骨质疏松、肌肉萎缩,有的甚至出现抑郁、焦虑等精神障碍。
或许很多人还没有听过“慢阻肺”这种疾病,但它所造成的伤害让人震惊。目前全球有6亿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,每年约275万人死亡,平均每分钟就有2.5人命丧于此;仅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数量接近1亿,每14个人中就有1人患慢阻肺。作为仅次于脑卒中、心脏病的世界第三大致死病,慢阻肺的高致死率、高患病率让人心惊胆战。
但这样可怕的疾病却意外地鲜为人知。据调查显示,知晓慢阻肺的受访者不足10%,接受过肺功能检查者不足10%,知晓自己患病者不足3%,并且60%的慢阻肺患者没有临床症状。
是什么导致慢阻肺的产生?
引发慢阻肺的因素是多种的,其中涉及环境污染、吸烟与个体易感因素。
环境污染
环境污染分室内与室外污染。室内污染主要源于家装时装修材料所释放的有毒气体,以及烹饪时产生的油烟等气味刺激,引起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,导致慢阻肺的发生;室外污染则与自然环境相关。工业化带来了经济发展,随之而来的汽车尾气、刺激性烟雾与粉尘对人体呼吸气道的慢性刺激也会诱发慢阻肺。
吸烟因素
吸烟已被证实是慢阻肺患病的最主要因素,且不限于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。据《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》,慢阻肺患者中吸烟人群是不吸烟人群的10.92倍。我国烟民数量已达3.5亿,无论是抽传统香烟、电子烟还是雪茄,烟草中的有毒物质(如烟雾和微粒)会引起肺部持续性发炎继而慢慢导致支气管堵塞,从而降低肺部抵抗力引发感染。
抽烟量越大、烟龄越长,对肺的损伤程度就越大,就越容易被慢阻肺”盯上“,这也是40岁以上中老年患病率高达13.7%的原因。
个体易感因素
这一部分患者主要是天生缺乏α1-抗胰蛋白酶导致肺泡弹性变差,从而发生病变。
如何预防及治疗慢阻肺
首先,慢阻肺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疾病,以目前临床技术看是难以根治的。其次,它又是一种隐匿性极强的病症,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说,近1亿患病人口中,有95%处于疾病早期阶段,该阶段患者无明显病症甚至无病症。即便在赶公交、爬楼时上气接不上下气,他们也会误以为是年纪大的原因,甚至会与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等肺部疾病混淆,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。
再者,多数人以为慢阻肺的高发人群是中老年,殊不知患病人群正呈低龄化趋势。据澳大利亚的一项新研究显示,儿童时期未暴露于吸烟环境下的成年人,较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的同龄人,罹患慢阻肺的风险高约3倍;根据我国王辰院士《最新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》显示,在中国20岁以上人口患病率为8.6%,这值得大家深思,对于慢阻肺的预防与治疗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展开:
1、未患病群体,需坚持三早原则
钟南山院士建议,未患病人群每年定期需做一次肺功能检测,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2、患病群体,需坚持治疗
持续理疗
饮食上选营养充足的食物,并摄取足量的维生素、热能、微量元素,三餐规律,注重荤素搭配、均衡饮食即可;此外还需坚持运动,如缩唇训练、腹式呼吸、跑步等来提高人体肺活量。
持续用药
虽说慢阻肺患者大多数时候处于稳定期,但慢性的、持续性的气道炎症存在,导致病患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、气短等现象,若环境中的细菌与病毒等侵入人体,则会导致病情加重。因此在稳定期患者也要持续用药缓解病情或者用吸入制剂控制炎症。
记住哦,只有早筛查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才能远离慢阻肺,呵护你和家人的呼吸健康。